听新闻
放大镜
步履山河 法治追光 徐州检察把司法救助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2024-01-31 10:39:00  来源:徐州检察发布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检察机关坚持有效整合司法救助资金、办案力量和协作机制等资源和平台,通过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创新建立监督模型,扩大救助覆盖面,确保检察环节“应救尽救”,有效纾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为特殊群体救助

  开通“绿色通道”

  2023年7月,张某因长期遭受丈夫家暴,求助当地妇联组织,妇联收到求助后及时将该线索移交检察机关,经审查,张某被丈夫殴打致轻伤二级。由于丈夫拒不支付医药费,张某后续康复治疗只得搁置。针对张某的特殊情况,检察机关快速为其申请司法救助金,并联系法律援助律师帮助其提起离婚诉讼;同时建议当地妇联组织将张某纳入“一户一策”关爱对象,实现长期帮扶。

  在刘某司法救助案中,因被救助人年龄幼小,其祖父无抚养条件且监护能力较弱,徐州市检察院启动救助金监管机制,与当地村委会、司法社工组织签订三方监管协议,确保司法救助金真正用到“刀刃”上。该案例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

  这只是徐州市检察机关开展特殊群体救助的一个缩影。

  在对困难当事人“应救尽救”基础上,徐州市检察院针对妇女、儿童、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加大救助力度,并制定专属救助方案,突出救助重点。如,在办理现役军人军属仝某司法救助案时,为进一步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与南京军事检察院联合会签《关于加强涉军司法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弥补了军地协作特殊群体保护机制空白。

  2023年以来,徐州检察机关深化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构建“检察+妇联”工作机制,通过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窗口,聘任妇联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等方式,共同打通妇女儿童保护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由“输血”到“造血”的

  可持续帮扶模式

  杨某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因抢救无效死亡,妻子石某身患多种疾病需长期服药治疗,杨某的骤然离世使得作为收入来源的大棚蔬菜滞销家中。这一切,让这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生活更加困难。

  在办理杨某案时,检察官了解到以上情况,为帮助石某摆脱眼前困境,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向其发放司法救助金4万元,同时还积极联系当地乡村振兴部门,将石某家庭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管理,联系村委会帮助该家庭在种植大棚蔬菜土地承包等方面提供法律帮助。同时,针对蔬菜滞销问题,积极联系当地工青妇联盟,将其纳入当地“助农小喇叭”帮扶名单。在各方的帮助下,石某的生活有了着落,大棚蔬菜销售也慢慢恢复了起色。

  “检察机关在开展司法救助的同时,要综合考量被救助对象的急难愁盼,践行‘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的司法救助理念,开展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帮扶模式。”徐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韩卫东说道。

  在徐州市检察院第56次检察开放日活动现场,该院联合市教育、民政、司法等十家单位会签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意见》,将司法救助向社会救助延伸,着力开启“司法救助+N”的多元救助模式,在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共同对被救助人进行帮扶,最大程度发挥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合力,为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撑起“暖心伞”。

  强化数据赋能

  跑出司法救助“加速度”

  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解决司法救助工作中信息衔接不畅通的问题,提高司法救助办案质效?徐州市检察院开展了有益探索。

  2023年3月,徐州检察积极探索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开发“涉法涉诉低收入群体一体化救助法律监督模型”。该模型坚持一体化救助理念,聚焦涉法涉诉低收入群体法律和生活双重困境,依托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社会低收入群体信息数据库,通过模型自动排查司法救助线索、检察监督履职线索和社会救助衔接线索,实现对困难群体多元综合救助。截止2023年底,模型运行以来,经核查研判,分别办理司法救助604件,进行法律帮助328件、开展支持起诉、民事执行监督等案件21件,协调开展社会救助128件。

  编辑:周磊